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在广州大学召开

李振伟 中国美术报 2024-04-25


开幕式现场

4月19—21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在广州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主办、广州大学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艺术学科的嘉宾及广州大学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嘉宾合影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主席、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原副校长谢建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主席、兰州文理学院副校长张金尧,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副院长范春艳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孙凌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孙延明表示,此次会议的主题“创新融合未来”是对当前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反思与前瞻,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让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艺术类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触动、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谢建明认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有赖于科学和艺术的支撑,而科学与艺术看似两个蝴蝶结,其实是由创新这根丝带构成,希望借助此次会议,可以完成思想、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张金尧谈道,五个一级学科缩编为一个一级学科时,艺术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和专业建设应当做到相亲相爱,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学科建设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当前艺术类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值得深入思考。彭吉象表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理论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要关注教育模式的创新,二是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三是要关注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四是要加强与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与互动。罗奇说道,当前艺术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研究还要继续深入,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艺术从业者的使命。范春艳认为,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依托项目带动教学,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性解决学生探索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研究生理论学习的主体性与实践学习的自主性。

“师生对话”现场

随后,参会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与专业特点陆续发言;在“师生对话”环节中,教与学之间的碰撞引发出更多的思考。会议期间,嘉宾集体前往广州画院美术馆参观了“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艺术研究生教育成果展”,以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与音乐舞蹈学院文艺表演。

展演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21日上午举行会议闭幕式,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做总结报告。闭幕式上,宣布了本届会议论文获奖名单与研究生教育成果展示获奖名单。据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会议”举办地将移师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永平、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先后做闭幕致辞。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赵崇华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现场

梁玖表示,此次会议体现出各方之间高度的契合,主题探索具有前沿性,同时也做了形式创新,设立了成果展示内容及奖项,可以看出艺术学科教育的整体思维与系统思维。论文专家组评审也本着程序正义、学术公义的原则进行评审。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论文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科立场稍有欠缺等问题,希望吸取经验,再接再厉,为下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借鉴。

刘永平表示,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秉承联盟的宗旨理念,认真借鉴往届会议的成功经验,积极筹备十二届会议的各项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促进艺术学科深化发展与圆融创新,为国家培养优秀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张其学表示,这个会议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研究生教育课程的成功,需要学校和老师长期深入的研究,如同制作一个优秀的产品,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而如何运用新思维新技术赋能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学,是当前教育过程中的重点,我们也会充分采纳专家提出的建议,使以后的会议举办和艺术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附:发言题目(以发言先后为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4年出版45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25元/年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电话:010-68469146邮箱:zgmsbvip@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